捕获二氧化碳!低碳生活的“点石成金术”22
发表时间:2022-02-21 17:55 出品:科普中国 制作:之遥科普 监制: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2021年8月23日,第31个全国节能宣传周正式拉开了帷幕。在本届节能宣传周上,“碳”这一概念稳居C位,不仅“节能降碳,绿色发展”被选作宣传主题,“碳达峰”、“碳中和”、“碳交易”、“碳固定”等概念也被多次提及。 当前,我国不断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,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实现碳中和目标,一方面需要人们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减少碳排放;另一方面,还需要运用工程技术手段,合理处置已排放的碳。 2021年6月17日,国家发改委发布了《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报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(CCUS)项目有关情况的通知》,点名CCUS技术为“碳回收”这一环节的关键技术。此文件一出,在学界与工业界内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 那么,究竟什么是CCUS技术?怎么利用CCUS技术?它对于“碳中和”又有哪些帮助呢? 被循环的碳的“一生” CCUS,全称Carbon Capture, Utilization and Storage,意为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技术,为了理解这一技术的意义,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碳的“一生”是如何度过的。 如同地球上的水以气态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,在陆地、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一样,地球上的碳元素也不断地在生物圈、岩石圈、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,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。 碳是一种常见却奇妙的元素,它们通过彼此链接,可以构成各种有机物,进而演化出丰富的生命体。生物活动与繁衍生息的过程,也时刻伴随着碳的代谢循环过程。 由于地球上很少发生元素的转变,因此地球上的碳基本上是守恒的。任何涉及碳的物理及化学过程都必须从一处取得碳,并在过程后转移到另一处。 上古时期,伴随着未开化的人类首次在木头上点燃文明的火种,二氧化碳排出。随后的某个时刻,这些二氧化碳被一片森林吸收,变成了森林木材的一部分。这些木材中的碳,或被燃烧重新进入大气,继续参与流动过程,成为“流动碳”;或被埋葬在地底逐渐碳化为化石燃料,进入岩石圈,成为“休眠碳”。这就形成一个简单“碳循环”过程。 碳元素在地球中的循环路径和量级(红色部分为人类影响下的排放部分,黄色为自然界的碳循环通量,白色数字表示储存的碳,单位十亿吨碳元素) (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1) 在以万年为单位的地球演变中,99.9%以上的碳元素变成了碳酸盐、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等物质,深埋地下或海中,进入了“休眠”状态,不再参与循环。 然而,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,人类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与日俱增,深眠在岩石圈的“休眠碳”被大量采掘和利用,重新进入了大气循环,变成了“流动碳”。自1965年以来,全球GDP的增长与二氧化碳的排放趋势高度一致,可以看出,化石能源的消耗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。 二氧化碳排放量与GDP增长曲线(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2) 然而,随着化石燃料的加速开采,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,从1985年至2020年,大气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从345ppm增加到了412ppm(注:ppm,百万分之一),增加了20%,年复合增长率高达0.51%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