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48
发表时间:2018-12-28 16:08 编号:SPHIBL-M2018000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(Hef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Science,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)成立于2003年5月,可追溯至2001年11月由原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及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、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、固体物理研究所合并而成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;2003年5月,正式批复合并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;2004年4月,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划归该研究院。 科研条件 设备资源 · 设施设备 据2016年7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,该研究院拥有中国第一台超导托卡马克HT-7实验装置,自主设计、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。 · 馆藏资源 据2016年7月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,该院图书馆共有中文图书3万余册,西文图书28000余册,中文期刊4千余册,西文期刊2万余册,以及其他国际会议录、科技报告、研究生论文等等,主要文献集中内容涵盖了大气科学、应用光学、环境科学、材料科学、等离子体物理、智能机械等诸多领域。 人员编制 截至2014年底,该研究院共有在职职工2408人;其中科技人员1975人、科技支撑人员148人,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55人、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502人;共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(千人计划) 入选者8人,“青年千人计划” 入选者4人,中国科学院“百人计划” 入选者51人,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 国家级人选6人,“万人计划” 入选者4人(2014年度增选1人),国家杰出/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,安徽省“百人计划” 入选者6人。 截至2015年底,该研究院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、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。 中国科学院院士:张裕恒、陈仙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:龚知本、万元熙、刘文清、李建刚 “万人计划” 入选者:李建刚、刘建国、刘静、徐国盛 国家杰出/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:孟国文、宋云涛、万宝年、王祥科、吴李君、张忠平 科研部门 截至2014年底,该研究院共建有10个直属研究所,1个国家工程中心,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/工程中心。 直属研究所: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技术中心、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技术中心、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: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/工程技术研究中心:国家林业局能源林研究中心(合肥)、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、安徽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、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、安徽省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、安徽省仿生感知与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、安徽光子器件与材料省级实验室、中国科学院中子输运理论与辐射安全重点实验室、中国科学院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、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、中国科学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、中国科学院通用光学辐射定标与表征重点实验室、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、中国科学院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重点实验室、安徽省纳米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安徽省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05年以来(至2017年底),合肥研究院获得国家科技奖共20项,其中:获国家科技进步奖-创新团队奖1项,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、二等奖6项,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,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,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3项;获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;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7项。 2007-2016年发表的SCI收录论文累计被引用4853篇,被引用次数63336次,在全国科研机构排名第6位。其中,研究院2016年度以第一署名机构发表的SCI收录论文数列全国科研机构榜首,EI收录论文连续两年保持全国科研机构第2位,发表“卓越国际科技论文”283篇,保持全国科研机构第5位,第一作者国际合著论文166篇,连续两年列全国科研机构第1位。 知识产权产出方面,2017年合肥研究院共申请专利563件,其中发明专利473件;授权专利290件,其中发明专利233件;软件著作权登记103件。发明专利数量居2017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单位第4,在科研机构中继续保持第1。 |